您的位置: 台湾首頁 > 文化教育 > 详情

台湾高校招生改革争议再起

2017年03月01日 17:55:31  來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

台湾12年义务教育新课纲将于2018年正式实施,随着实施日期越来越近,与之配套的高校招生制度如何改革成为岛内焦点。近日,台湾169 所高中校长和教务主任提出联署方案,要求在2021年开始实施的大学考招延迟到高三结束后的七八月进行,确保学生学习完高中课程。

学测太早无心上课

高中校长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呼吁,乃是不满现今的大学招生日程影响高三的正常教学。在现行制度下,高三上学期学生忙着准备学测(注:大学学科能力测试,考语文、英语、数学、社会、自然等5科),下学期又要准备申请入学资料,根本无心上课。高雄瑞祥高中校长林香吟表示,必须要借实施新课纲的机遇纠正存在20多年的乱象。

据记者了解,台湾自2002年废除一考定终身联考,改以多元入学方式以来,林香吟所指出的问题便一直存在。在多元入学体制下,考生要在高三寒假参加学测,再以学测成绩为主要依据参加由大学安排的推甄选拔,若推甄失败或不满意,还可在下学期结束后参加分科命题的指考(注:指定科目考试),依成绩参加统一的分发录取。

事实上,大学招生委员会联合会(简称招联会)去年年底已提出了改革草案,将推甄时间由原先的三四月份改到五六月份,但台北市丽山高中教务主任蓝伟莹并不满意:草案仍然把大学招生时间维持在高三下学期课程没结束前,将导致很多课程被迫提早结束,学生还是无法完成完整学习。

由于高三学习经历不完整,学生的高中知识素养与大学课程不衔接成了许多高校不满之处。台湾大学注册组主任洪泰雄直言,学生的基本素养不足,物理、化学、数学只有高二程度就来念大学,大学教得很辛苦。尤其让教育界忧心的是,如果过去的老问题不能在新课纲实施前得到解决,将来造成的问题会更严重。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叶丙成指出,新课纲最重要的就是选修课,而大部分的选修课都开在高三下学期,如果继续在高三下学期中申请大学,学生根本无 心好好学其他加深加广科目(物理、化学、社会等),程度会比现在更差,因为他们语文、英语、数学以外的科目都没有好好学。

众口难调方案难产

尽管169所高中联署的方案得到67.6%的民调支持率,被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案,但质疑同样不少。

除了招生时间,争议的另一焦点在于考试科目该如何设置,招联会方案与高中联署方案大体相似,学测考语文、英语、数学或外加自然和社会两科中的一科,然后考加深加广的分科测试。然而与现有方案5科全考相比,这两种方案都被认为不利于了解学生健全人格培养。台北建国高中校长徐建国认为,新方案不利于文理兼修,学生高二分科后选自然组就不念社会科了,选社会组也不念自然科了。台湾大学教务长郭鸿基也坚持学测5科全考,减少考试科目不仅难以考查学生全人格,也不利于拉开分数段,难筛选出人才。他担心因此会降低台湾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。

更强烈的批评声音来自于对加重学生升学压力的担忧。批评者认为,高中联署方案将所有的作业都延迟到六七月,变相剥夺了学生二次录取的机会。徐建国解释道:当初为了推多元入学,减轻学生负担,才会分不同管道和不同时间点录取学生。若把很多时程点都卡到7月,除了行政作业的时间会非常赶,学生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考试和申请所有作业,很辛苦。台中一中学生王迅也认为,以前学测完,若觉得成绩不理想还可全力拼指考,现在不仅样样都得准备,而且被剥夺了第二次努力的机会。

多元入学难关重重

高中联署方案也加剧了不少人对大学招生重走分数至上老路的担忧。招联会执行秘书、新竹清华大学教务长戴念华坦言,在招生时间紧张的情况下,已经有明确的大考分数摆在眼前了,多数大学可能就不会耗费时间和人力去参考学生的学习历程。松山高中教务主任刘桂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新课纲适性扬才、尊重差异为理念,设置的选修学分占到总学分的1/3许多学分,尤其是弹性学分,无法反映在考试中,如果学习历程比重降低,学生不愿意修跟考试无关的科目,多元入学将流于形式。

要让大学重视并提高学习历程的作用和比重,除了要给足够的作业时间,还要确保学习历程内容的可信度。台湾成功大学副校长黄正弘直言,目前学习历程由各高中自定义,信度、效度低。若是明星高中的成绩,大学较能相信,如果不是,就会担心内容的真实性。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校长杨世瑞也担忧,未来若增加学习历程的比重,高中要如何确保学生上传的东西是自己完成,且没经过任何修正?

争议须排除,难关要突破。按照招联会的计划,2021年高招新方案将在3月定调。台中市侨泰高中教务主任温顺德忧心忡忡:所剩时间无多,然各界主张南辕北辙,始终难以建立共识。他呼吁台湾教育部门扛起责任,召集相关单位磋商,尽速化解争议,建立周延完善制度,以免考生焦虑难安。

  • 相關新聞
  • 發表評論
以下留言只代表網友本人觀點,不代表本網站觀點

正在加载评论……